4月1日晚七点,浙外“云”谈在线教学直播间里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第二期“云”谈在线教学线上教发活动,本期主题是:“疫”路有情,教学有爱——混合式教学经验分享,主讲教师是来自我校艺术学院的陈晶老师。此次活动由教务处处长、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处处长、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姚旻主持。
姚旻讲道,近年来,我校教师在“深耕一门课”教学理念的大力倡导下,脚踏实地,开展教学研究,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。陈晶老师在《西方音乐的多文化视角》这一门课程上不断深耕,在教学和科研上收获了双丰收,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。此刻,疫情当下,我们更要潜下心来,研究教学,改革教学,上好每一堂课,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,为疫情防控尽一份力。
陈晶围绕“教学情怀”、“课程创建”、“课程创新”、“见面课堂”以及“教学反思”五个方面分享自己混合式教学的心路历程。《西方音乐的多文化视角》作为一门公共艺术课,在课程创建初期遇到了学生兴趣不浓、参与度低、互动不够、效果不佳的情况,面对没有“温度”的课堂,陈晶决定进行“翻转”,并由此开始了课程创新的实践,同学们从参与课堂到挑战课堂,变输入为输出,改被动为主动,将背诵能力转为应用能力,实现对学生学科专业能力培养变为通识能力的培养的同时,也由此实现了教与学的全面转变。
通过对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的革新,陈晶创建了一套完整的混合式教学模式,包括六个重要阶段:通知公告-配套资源-章节测试-见面课堂-课后作业-期末考试。学生可以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,并能自主掌握学习进度,师生能够进行不同形式的互动,最大程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。以“西方音乐的史纲”章节为例,讲述了项目合作的教学方式。首先创建一个有效情境,将学生分为六个小组,分别是演出公司、经纪公司、演奏家、导赏者、观众以及媒体/乐评人组成。其次创设音乐共同体,开展组间合作,组织不同任务的学习实践,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。最后,用“Mini-Quiz”的方式进行汇报答辩,小组内由教师出题-学生回答-学生批改,小组外由学生出题-学生回答-学生批改,充分培养学生沟通与表达的能力。
对于如何突破课程建设瓶颈期的问题,陈晶提到,当前在大力建设“金课”的号召之下,要努力提高课程的“高阶性”、“创新性”以及“挑战度”,实现课堂组织形式的多样化、学生参与方式的多样化,以“金课”的标准打磨课程,打造有温度的课堂。
本次活动内容丰富而精彩,获得了群内老师的纷纷点赞。主持人郭晓笑对陈晶老师的经验分享表示感谢,并激励广大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,积极开展教学研究,敢于实践创新,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进步,用研究再反哺教学。怀着一份赤诚的育人初心,做教学的有心人。